全面深化改革進行時
  本報訊 記者蔡岩紅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自2013年9月29日掛牌以來,上海海關推出了19項“可複製、可推廣”的監管服務制度,其創新紅利初顯,有效提升了通關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據測算,貨物通關時間平均縮短兩至3天,節約物流成本10%左右。
  上海海關在海關總署指導下,試點了憑艙單“先入區、後報關”“分送集報、自行運輸”等通關模式,探索自動審放、自主報稅、聯網監管、優化查驗以及簡化進境備案清單要素等便利化措施,並加快推進口岸監管“單一窗口”管理制度的試點。
  自貿區掛牌以來,首批亞太運營商獲得總部授權,國內首個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平臺“跨境通”正式運營,首個“前店後庫”保稅展示交易平臺推出,國際中轉集拼業務在國內率先啟動,期貨保稅交割試點範圍和標的實現新突破,全球維修檢測、高新技術服務外包、再製造等服務貿易產業發展迅速。
  海關的創新舉措接軌國際通行規則,極大提升了貿易便利化水平,進一步釋放了市場和企業活力。
  相關報道見六版
  (原標題:自貿區節約物流成本1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d01cddrn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