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揚州11月17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昨天上午,國家文物局和中國考古學會在揚州組織召開揚州曹莊隋唐墓葬考古發掘成果論證會,來自中國考古界的十多名權威專家參加了會議。專家一致確認,此前在揚州市發掘出土的西湖鎮曹莊隋唐墓葬主人確認為隋煬帝和蕭後。昨天下午,中國考古學會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了這一成果。
  今年春天,考古人員在揚州市西湖鎮司徒村曹莊的一個房地產建設項目中發現兩座並不起眼的磚室墓,每座僅二三十平方米。然而,墓中發現的“隨故煬帝墓誌”等字樣引起了他們的重視。經過初步考證,考古專家推測,該墓誌表明墓主很有可能就是隋煬帝楊廣。
  隨後,揚州市文物局向有關部門作了彙報,根據國家文物局有關文件批覆精神,由南京博物院、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蘇州市考古研究所組成聯合考古隊,按帝陵發掘要求編製考古發掘與文物保護方案,繼續開展考古發掘工作。
  隋煬帝楊廣,生於569年,死於618年的兵變,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期間,一方面發展科舉制、加強中央集權;另一方面窮兵黷武,發兵百萬征戰西域、遼東,徵調民夫耗費巨資開挖大運河和興建東都洛陽,導致國力耗盡、民間烽火遍地。公元618年,隋煬帝在揚州被部將殺害,不久之後隋朝也隨之滅亡。楊廣的一生毀譽參半,由其主持開鑿的大運河至今仍是世界水利工程的一大奇跡,對中國南北經濟、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其驕奢淫逸,濫用民力的做法也最終導致了自己的滅亡。唐朝詩人皮日休曾寫道:“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這可能就是對於隋煬帝一個比較中肯的評價。
  這樣一位毀譽參半的帝王,他的墓地究竟是什麼樣呢?據考古人員介紹,聯合考古隊完成勘探面積10萬9000平方米,勘探出墓葬跡象136座。其中一號墓為方形磚室墓,由主墓室、東西耳室、甬道、墓道五部分組成。墓葬通長24.48米,東西連耳室寬8.22米,殘高2.76米。墓室用磚與隋代江都宮城用磚一致。
  除墓誌外,墓中還出土了玉器、銅器、陶器、漆器等珍貴文物100餘件(套)。其中一套蹀躞金玉帶,不僅是目前國內出土的唯一一套最完整的十三環蹀躞帶,也是古代帶具系統最高等級的實物。
  據兩唐書的記載,最高等級的玉帶底色為紫色,整條玉帶由十三塊組成。有關出土文物的詳細情況,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做了進一步解釋:
  王巍:墓內出土的兩顆牙齒鑒定為50歲左右的男性個體。根據出土的“隨故煬帝墓誌”、十三環蹀躞金玉帶、大型鎏金銅鋪首及大量文官俑、武士俑、騎馬俑等高規格隨葬品,結合文獻的記載,確認一號墓的墓主就是隋煬帝楊廣。
  與此同時,王巍介紹說,目前二號墓的墓主人身份也已經確定。
  王巍:經南京大學體質人類學專家鑒定死者為大於56歲、身高約1.5米的老年女性。這座墓葬雖然沒有文字信息,但是根據墓葬形制、墓內出土高等級隨葬品和對人骨遺骸的鑒定,結合文獻記載,判明墓主人是隋煬帝的夫人蕭後。
  據說,隋煬帝生前是一位好大喜功的帝王,他死後所安葬的主墓室僅有6米多長,8米多寬,僅從規模上看確實十分寒酸。而且,一般來說,皇帝死後下葬的陵寢被稱作“帝陵”。儘管此次專家一致認定這是隋煬帝和蕭後最後下葬的場所,卻罕見地使用了“帝墓”這個稱號。對此,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解釋說,這是因為隋煬帝楊廣是死於非命,所以只有墓地而沒有陵墓:
  王巍:如果是陵墓級的,應該有神道、石人、石馬、石像,但是目前我們還沒有發現,應該說它還不是皇陵等級,因為他是亡國之君,所以我們雖然看到他的隨葬品很精美,但是就規格等級都不是唐代的最高規格,所以對亡國之君,唐代進行這樣一種禮儀,表明的是唐代統治者的一種態度。
  而根據考古發掘,專家們還發現這座幕有被盜的痕跡。在西湖鎮考古發現之前,揚州之前有一座隋煬帝陵。這座隋煬帝陵位於邗江區槐泗鎮槐二村,是清代嘉慶年間的大學士阮元捐建,上世紀80年代以後,它曾經過多次整修,成為揚州著名的旅游景點。1995年還被列為省級文保單位。那麼這兩座隋煬帝陵到底孰真孰假呢?揚州市文物局考古研究所所長束家平回應說:“(那)是我們清代一位學者的考證,沒有我們一個實際的考古發掘資料,它應該是一個歷史紀念性的遺跡。”
  既然真墓已無疑義,那麼今後對隋煬帝墓的保護利用,專家們又有哪些建議?未來墓地的考古現場是否會對民眾開放呢?
  束家平:學者們一直建議要建立一個遺址的博物館,在現場把這個博物館展示出來,除了墓葬展示之外,我們希望出土的文物也能建立一個小型的博物館展示出來,最終什麼時間還有待文物部門決定,最終是一定會向民眾展出的。   (原標題:揚州隋煬帝墓葬獲國家文物局確認 或建遺址博物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d01cddrn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